梁希侠教授

  梁希侠,1944年7月出生,男,汉族,中共党员,内蒙古大学教授、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生导师,研究领域为凝聚态物理。1995年-2005年担任内蒙古大学副校长,同期担任国家教育部“物理学与天文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”委员;1987年至今,任全国高等学校“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学研究会”委员、副主任、主任、理事长。

  梁希侠教授多年从事高等教育,先后为本科和硕士、博士研究生讲授“热力学与统计物理”、 “固体物理”、 “固体量子场论”、“高等统计物理”、“元激发理论”、“多粒子物理学”等十余门课程。出版《高等统计力学导论》和《统计热力学》教材两部,其中《统计热力学》被列为“十一五”规划教材。他主持的物理专业本科基础理论课程《统计热力学》2004年评为国家精品课程。作为带头人的“热物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”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。完成的教学成果多次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。由于他在教学工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,1993年被教育部、人事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,2006年被教育部授予教学名师奖,2007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。

  在学术上,主要从事基础理论研究,以表面、界面和新型的多层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,对体系中的各类元激发和与之相关的电、光、磁学性质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。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、国际交流项目5项,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项,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面上项目多项。研究成果形成的学术论文,在《Phys. Rev. B》、《J. Appl. Phys.》等20多种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。总共发表学术论文170多篇,其中80余篇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《SCI》(核心期刊版)收录,就其中50余篇论文统计,被国际50余种重要学术期刊引用在450次以上。同时出版了英文学术专著:《Theories of the Electron-Phonon Interaction and Spin-Waves in Layered Materials》。科研成果获1991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、199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、1998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及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。梁希侠教授在国际学术界也较有影响,2000年被邀担任第四次国际凝聚态激子学术会议(EXCON2000,日本大阪)分会主席;2002年担任第五次国际激子学术会议(EXCON‘02,澳大利亚达尔文)国际学术顾问(中国唯一顾问成员)。2003年1月-3月,应邀以特聘教授身份访问日本山口大学。

 

 

  

     课程5讲:

        第一讲:戏说温度


        第二讲:漫话热功


        第三讲:浅谈熵变


        第四讲:略论微观


        第五讲:小议最冷